择己所爱 风雨无悔 ——记徐州市“彭城恩师”李艳萍

时间:2023-12-29 文本来源: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: 点击数:

2017年8月26日,对于李艳萍来说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。告别奋战了5年的岗位,满怀感恩与不舍;如愿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,内心激动又忐忑。走过的路都是风景,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,成为徐州幼专大家庭的一员,成为一名辅导员,开启了她新的人生旅程,也激励着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。

亲其师,方能信其道,教育是双向奔赴

李艳萍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,也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持。她总说教育不是静待花开,也不是单纯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,教育是两种力的相互作用,是师生的一场相互成全的修行。她始终把自己和学生平等的放在天平的两端,坚持用心灵赢得心灵,用爱与尊重赢得学生的信任与依靠,唤醒学生内在的自省、自立、自强,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成就学生也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
作为辅导员,她主要承担着学生职业规划、就业创业等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。这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且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。为了上好课,她除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、吸收借鉴名校精品课打磨好上课素材外,还积极培育优秀学生参加省级赛事,以赛促教,在实践中反思和成长。在2020年武进杯江苏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,由她指导的参赛项目“追寻格桑花”代表学校参赛,并荣获省一等奖,实现学校该项赛事历史性突破。

心呵护,爱陪伴,守护学生成长

打消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忧虑。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,细致入微的了解、观察他们潜在的困难,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困难生认定工作是构建师生连接与深度沟通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,是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状况的契机,也是学生与老师第一次“对话”。新生的困难认定时间紧、任务重,又恰逢忙碌的开学季,但她每次都做的一丝不苟,白天时间不够就用晚上加班,主题班会、小组座谈会、一对一交流、与家长连线一样不少,确保不让每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因学费生活费而发愁,让学生知道在学校有老师可以依靠。

解决新生入校的第一个问题。当一群十八九岁、朝气蓬勃,来自不同地域、有着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的时候,产生的化学反映要么热烈融合,要么各种小摩擦不断。李艳萍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温馨融洽的宿舍小环境,她密切关注宿舍关系,及时疏导各种小问题,也带动了学生主动去反思、提升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意识和能力。

关注每一位心有迷茫的学生。李艳萍会特别关注有特殊困难的同学,比如她所带班级有几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同学,当得知了他们的迷茫和焦虑后,李艳萍时时挂心间,帮助他们规划未来发展,增强学习就业信心,结合他们自身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。她还时时留意他们的生活费问题,帮助申请助学金、生活补助,有时也会自掏腰包解燃眉之急。在她的悉心关注下,几位同学很快适应了大学学习和生活,一位同学入伍成了一名军人,还是经常与她汇报部队生活,对于老师给他的入伍建议充满感激。

疫情一线显担当。新冠疫情面前,她毫不退缩,不比困难比需要,妥善安排家中两个孩子,坚守学校防疫第一线20余天不离校,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身上,给想家的同学带去宽慰,为生病的同学送生活物品和基本药品,凝聚起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,被评为校抗疫先进工作者。

知行合一,躬身实践,助力学生成才

强化以赛促训。李艳萍先后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第十五届、第十七届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、三等奖各一项;指导学生获得2021、2023年挑战杯红色专项一等奖、二等奖各一项;指导学生成功立项省级大创训练项目并顺利结题。每一次带领学生比赛,都会有学生背后说“李老师太认真了吧”,大到谋篇布局,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,也是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自觉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,在各项比赛中端正了态度、锻炼了能力。

注重社会实践。李艳萍带领学生组建的“一颗红心”党史学习实践团在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徐州市“优秀团队”称号,个人获评徐州市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,团队中学生荣获省级先进个人。2022年指导学生申报的“颐路同行”空巢老人扶助项目入选徐州市红十字会 “博爱青春”项目库。2023年带领“桑梓情深 乡村寻梦”乡村振兴促进团,循着“三个退伍老兵” 的乡村振兴之路,投身乡村劳动实践,关爱留守儿童、孤寡老人,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,打开了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路和格局。

教育之路漫漫,育人之心灼灼。何其有幸成为一名老师,李艳萍将继续保持初为人师的那份拳拳之心,不断求索完善自己,精益求精服务学生,在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路上不懈努力。